■ 刁國錫
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辦好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的新時代教育,需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夯實德育建設在中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。
近年來,聊城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以辦好“人民滿意的教育”為目標,不斷開創(chuàng)學校德育工作新局面。
加強頂層設計,踐行德育引領
學校結合中考改革背景下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實際需求,提出“一核兩翼三驅動”的德育新方略,即通過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目標,聚焦行為習慣、理想信念這兩項重點任務,依托創(chuàng)新班會、學生社團、成長動力營三條路徑開展德育工作。
為更好地保障“一核兩翼三驅動”德育新方略的落地生根,學校依托校政教處,協同年級部實施班主任強師工程、青藍強基工程、心理健康教育工程、家校社協同育人“四大工程”,將德育工作的主導權下沉到各年級部、各班級,全面開展理想信念教育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、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、生態(tài)文明教育等,成功將德育教育的豐富內涵融入學校“讓教育充滿生命活力”的辦學理念中。
辦學集團化,德育一體化
聊城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的要求,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,以振興路校區(qū)為核心,在構建共同發(fā)展愿景的基礎上,輻射帶動向陽路校區(qū)德育內部各要素實現整體優(yōu)化。
集團內部通過教師互動實現知識性資源一體化,教師的互動并不是空泛的,而是基于主題開展的學習活動,各學科教師在共享中實現德育內容的一體化(學科內容的橫向貫通與縱向銜接)。各學科在交流中找到共性,德育內容在互動中得以流通,這使得德育不僅僅局限在思政課的課堂,也蘊含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。
三位一體共育,齊心聚力共贏
新時代所倡導的德育教育是“大德育”教育,即通過知識傳授、觀念養(yǎng)成、性格培養(yǎng)等途徑來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觀念、政治意識、行為規(guī)范、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素質。“大德育”教育即德育覆蓋的全 面性、德育參與的全員性、德育培養(yǎng)的全過程性和德育方法的全面性,“四全”理念要求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然要把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中零散的、局部的德育進行有機結合,自然滲透,組成一個嚴密的德 育網絡,形成最佳結構系統(tǒng)。
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,對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。學校在理論層面上告知家長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,引導其從學生終身發(fā)展和長遠發(fā)展的角度去審視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具體內容,通過家訪、家長會、校園開放日、“三微一端”宣傳等活動,構建系統(tǒng)性、常態(tài)化家校溝通機制,最大限度爭取家長配合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。當然,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也要積極謀求社會的支持,努力構建社校共育機制。學校積極邀請司法機關、公安機關等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,邀請道德模范、行業(yè)先進代表等走進校園,對學生進行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,定期開展社區(qū)尊老敬老活動、垃圾分類活動、“學雷鋒”活動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活動等,切實發(fā)揮社會教育的作用。家庭、學校和社會“三位一體”的德育教育,更能夠形成育人合力,促進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和健康成長。
育人為本,德育為先。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,即將群體所制定的道德規(guī)范轉化為學生個體內在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準則,在這個過程中,教育者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,只有落實好學校德育工作,才能培養(yǎng)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2025-08-04 10:23:41
2025-08-04 10:23:08
2025-08-04 10:22:43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